一、良好的外在形象是沟通的起点
对其不信任,不愿让她为自己做护理处置。
2、老年病人容易坚持自己的观点,表现出独特的固执和偏见,在护理工作中如果解释、疏导无效,切不可违背病人的意愿,强迫病人完成护理任务。在心中树立一个观念——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思想、有情感的人,而非一个简单的疾病载体,任其处理和控制。
3、对老年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,应耐心倾听,尽力回答,合理满足其要求。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,点点滴滴让老人觉得人虽老,但精神上并未冷落
四1、精神安慰和情感支持是沟通的硕果,不是治疗所能达到的。老年人住院后主要是焦虑和恐惧,孤独、怀疑、易怒,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。需要有针对性的解释和指导,提高正性情绪水平,帮助治疗和康复。疗和康复。如果进入手术室前看到护理人员熟悉面部的关心、询问、安慰和鼓励,老年人会感到更加依赖和自信。
2、与老人说话要注意语速,掌握挫折的节奏,避免专业术语,但用语要准确、严谨、简洁、精致。如果能用老人熟悉的本地语言,可以更好的接受。
3、对于健忘、记忆不清的老年人,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解释问题,以加深记忆,并耐心、反复交代,与患者角色交换,请患者复述,以达到效果。
4、纠正老年人的错误观念习惯,要把握好时机婉转劝导,不要使用命令性语言。提问时营造轻松适宜的氛围,双向沟通。
、倾听的技巧
“噢”“是这样”等心声语言给老人以支持,以产生信心,以面部表情、目光接触、身体姿势,如点头等运动姿势,表示正在倾听,鼓励继续说话。假如老人说话太罗嗦,离题太远,委婉而恰当地引导。
六、通过观察和发现有针对的护理沟通
1、观察老年人的面部、姿势和体语,找出线索,了解老年人的感受。比如有些退休干部( 七、操作的技巧
1、要有优美的运动状态,既避免了操作行为对老人的刺激,又让老人觉得赏心悦目,愿意接近护士,接受护理处理。例如:甩温度计的手态,拿针的指法,挂吊瓶的伸展等等,都要习惯于巧妙,轻盈,柔和,优雅的操作姿态。
2、掌握精湛的护理操作技巧,如无痛注射、一针见血输液等,在护理操作中营造和谐的氛围,分散患者的注意力,尽量减少操作带来的疼痛、恐惧和厌恶。因此,良好的护理操作技巧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非语言交流,是维持交流效果的纽带。
做好生活护理,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和满足,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。主动接受治疗也有利于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和观察病情。比如一个糖尿病老人,男,69岁,住院后视力下降,诱发了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,活动非常不方便。我们随时注意听他的呼唤,立即回答,尽快赶到他身边,尽可能陪他看报纸、拿水、吃药、吃饭等。感激之下,他愿意敞开心扉告诉我们退休后的苦闷,失去老伴的孤独。。所以,做好生活护理的琐事,会使我们成为被老年人依赖的人和需要的人,这对护患沟通事半功倍。
而且使我们的治疗护理顺利展开并成功。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业务水平,而且为养老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,适应了今后逐步老龄化社会的医疗护理需求。